2月27日15時28分,隨著zui后一臺風機與海上基礎承臺對接,我國首座也是亞洲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34臺風機全部完成安裝。世博期間,申城市民將用上浦東“風力電”。這不僅標志著海上風能已經成為我國成熟的產業化項目,也為浦東臨港風電設備生產基地發展帶來了“東風”。
可供20多萬戶居民用電
東海大橋風電場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首座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位于上海東海大橋東側1~4公里、浦東新區岸線以南8~13公里的海域。風電場由34臺國內單機功率zui大的離岸型風電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10.2萬千瓦,設計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624小時,總投資23.65億元。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
據悉,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將于年中全部完成安裝、調試,投入運營。34臺風電機全部實現并網發電后,可提供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可供上海20多萬戶居民使用1年。
海上風力發電將成為上海清潔能源一大亮點。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建成后,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以節約8.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23.74萬噸,節能減排*。
實現兩個“*”
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的我國*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推動了上海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風電場34臺機組不僅全部采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目前國內單機功率zui大的3兆瓦離岸型風電機組,風電場建設者還在安裝過程中,采用了世界*的風機高樁承臺基礎設計和海上風機整體吊裝工藝,成功解決了惡劣海況條件下風機安裝的技術難題。
在“大風車”基礎部分,施工人員首先在海水中打下8根鋼管樁,再在鋼管樁的頂部澆注一個混凝土承臺,滿足了高聳風機承載、抗拔、水平移位的需要。
風電設備制造商云集
早在2004年,浦東新區*個風力發電項目就在濱海森林公園落地。2005年6月,公園內11臺風力發電機正式并網發電,年上網電量達3300萬千瓦時。3年后,總投資2億元的上海*建造在垃圾填埋場上的風力發電項目在老港開工建設,成為上海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的一次新突破。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工,13臺功率為1.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已全部安裝完畢,正在調試。
風電場的建設,讓臨港新城風電制造業“迎風而起”。去年10月起,上海電氣集團臨港基地全面啟動風機生產項目。同樣落戶于臨港的風電設備制造項目還有德國西門子風電及新能源產業項目和華儀電氣風電項目。目前,臨港產業區已集聚了德國西門子、上海電氣、華儀電氣三家風電設備制造商,成為中國zui大的風電設備生產基地之一。
據知情人士透露,未來10年,上海將在近海海域規劃發展功率為5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相當于50個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項目。浦東臨港地區為重點開發區域。
據悉,上海將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至2012年,規劃風力發電裝機達500兆瓦。
圖為業已完成安裝的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風機。見習記者 朱泉春 攝
掃一掃 微信咨詢
©2025 紹興上虞宏舜風機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浙ICP備09007436號-7 技術支持:環保在線 sitemap.xml 總訪問量:603584 管理登陸